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廉政文化 >> 勤廉典范 >> 正文
愿大伙都过上好日子——记岐山县京当镇贺家村第一书记王朝伟
时间:2020/07/28  来源:   作者:翟建校   点击:

    今年年初,正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候,王朝伟主动请缨担任岐山县纪委监委派驻京当镇贺家村第一书记,他牢记组织的重托,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农村。

    京当镇贺家村位于岐山县西北部乔山脚下,由两个村合并而来,属建档立卡贫困村,2016年脱贫出列。村委会距县城30多公里,全村1050户4150人,耕地面积6168亩,有效灌溉面积1890亩,全村有贫困户236户799人。半年多来,王朝伟用脚步丈量着这个陌生而熟悉的村庄,熟悉着这里的每个人、每一寸土地,记录着贫困户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,和村民们一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。   刚来贺家村,他就暗下决心,一定要用实际行动,让大伙过上好日子。他是从农村走出来的,经历过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酸生活。当真正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,挑起第一书记的重担时,他才发现贺家村的条件比想象的还要差。在经历过徘徊和彷徨后,他最终选择了坚持和扎根这片热土。

    说干就干。初到村里,工作怎么开展也是他最大的困扰。他先从摸清村子的基本情况入手,坚持吃住在村里,每天天一亮刚吃过早饭就去入户走访.....白天入户调查,和群众一起拉家常、坐炕头、下地头,了解他们做什么,收成怎么样,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。晚上在村委会细心整理各家各户的情况,逐一查看村档资料,学习脱贫攻坚政策,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班子商议村级发展......整个三月份,他没有回过一次家,一双新胶鞋穿烂了,五双袜子也磨烂了,每天的微信运动记录都在三万步以上,牢牢占据“朋友圈”运动榜首。

    短短一个月时间,他就把贺家村的历史来源、自然环境、经济发展、组织建设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装在了心里。一家家的扶贫档案、一本本的民情日志,让他走进了贺家村,也走进了贫困户心中。镇村干部和群众说,“王书记是个实干家,也是个勤快的好小伙!”

贫困户李女旦患有严重的帕金森肢体残疾,长期需要服药,因对慢病相关政策不了解,没有办理门诊慢特病证。由于儿子夫妻离异,常年不回家,留下一个9岁的孙女与老两口相依为命,家庭十分困难。了解到这个情况后,王朝伟准备好相关证明材料,开着自己的车先后三次跑县城联系,为她办妥了门诊慢特病证,门诊买药年报销封顶线1500元,加上该户享受的4人B类低保政策,李女旦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。

    贫困户周仓申和贫困户周安录两家因房屋排水问题发生矛盾纠纷,多年来一直协调不下。针对这一情况,王朝伟和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一道上门做思想工作,并主动帮助两家打扫庭院卫生,帮助夏收……最终,在他苦口婆心的劝导下,双方不计前嫌、握手言和。半年多来,他先后化解邻里矛盾纠纷3起,为两名残疾贫困户办理了残疾证,为一户贫困人口办理了低保兜底保障,为两名贫困户办理了门诊慢特病报销证明,为12户贫困户办理了11.7万元的产业发展补贴……

    抓党建、促脱贫、强组织是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。自驻村伊始,王朝伟一直把使命任务牢记心中、扛在肩头。他坚持学习带动,先后开展现场培训10余次,组织党员观看远程教育学习30余次,形成了“对照榜样学、跟着书记干”的良好氛围 ……通过一系列措施,村两委班子成员重新找回了发展的信心。

    “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?怎样才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退出?”这是王朝伟日夜思考的问题。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,带动贫困户脱贫效果不明显等老大难问题,王朝伟多方奔走,积极寻求专家“把脉会诊”,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寻找良方和路子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今年以来,在他的努力下,贺家村争取到县农业项目方面冷库配套资金50万元,目前,项目建设已基本完工;投资20万元的种植黄桃100亩项目目前正处于土地流转阶段,秋收后即可实施;投资40万元的节水灌溉工程和投资26.5万元的水泥路硬化已经进入施工阶段……有了项目,村两委会班子的干劲更足了,群众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。

    “驻村是我人生的一次宝贵经历,我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,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,不断满足贺家村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!”作为一名党员,一名驻村“第一书记”,在脱贫攻坚战中,扎根在农村乡间、奋斗在黄土地上,他无怨无悔。


上一篇:十里青山半入城

下一篇:抗疫前线的最美准妈妈

CopyRight 岐山县纪委 AllRights Reserved
投诉信箱:qsjjxf2009@163.com   举报信箱:qsjjxf2009@163.com   版权所有:岐山纪检监察网 
联系地址:宝鸡市岐山县凤鸣西路51号  电话:0917-8212143  备案号:陕ICP备1902549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