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业务之窗 >> 宣传教育 >> 正文
岐山县故郡镇:用活镇域文化资源 打造特色廉洁文化阵地
时间:2025/07/16  来源: 故郡镇纪委   作者:张凯龙   点击:

初夏五月,惠风和畅。岐山县故郡镇桥山村的杨公祠在朗朗晴空映照下,青砖黛瓦愈显庄重肃穆,门楣上“修己克己安分守己,存半点天理积子积孙”的家训楹联历经岁月仍清晰可见。近年来,故郡镇以桥山村杨公祠为示范点,紧扣明代廉吏杨武的勤廉文化资源,通过阵地建设、教育融合、治理创新,打造“家门口”的廉洁文化品牌,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动能。

深挖历史根脉,激活廉吏精神传承。故郡镇桥山村是明代监察御史杨武的故里,其“崇仁尚义、清廉爱民”的事迹代代相传。据史料记载,杨武任山东淄川知县时捐俸禄修筑堤坝抵御水患,离任时百姓“百里相送”;升任监察御史后,他力劾贪腐、整饬吏治,以“铁骨丹心”闻名朝野。近年来,故郡镇桥山村系统梳理杨武的奏疏文稿、家族史料,提炼出杨武“勤政为民、克己奉公、耕读传家”三大精神内核。镇村两级积极争取资金对杨公祠进行保护性修缮,增设“清风廊”“鉴史厅”等展区,通过实物陈列、场景还原等形式,生动展现杨武拒收贿银、夜审冤案等廉政故事,让历史人物从典籍中“走”进现实。

构建教育矩阵,厚植廉洁文化土壤。故郡镇以杨公祠为核心,串联桥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道德讲堂、乡风文明一条街等载体,打造“一祠多点”廉洁文化教育矩阵。祠堂内设置“御史生平展”,陈列明代廉政碑拓、杨氏家训木刻等实物;村文化广场的“清风长廊”中,以墙绘、楹联等形式展示杨氏家训,在潜移默化中让群众接受廉洁文化熏陶。同时,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党日、“道德讲堂”、“家风故事会”等活动,邀请老党员、乡贤用方言讲述杨武轶事,推动廉洁文化教育从“单向说教”转向“多维体验”。2024年阵地累计接待县内外单位团体观摩学习20余次,成为镇域廉政教育的“实景课堂”。

融入基层治理,激发乡村善治效能。故郡镇将廉洁文化转化为治理效能,严格落实“四议两公开”制度,推动村务公开透明,建立健全村级“一约四会”工作机制,引导群众移风易俗。通过评选“十星级文明户”“好媳妇好婆婆”等典型,在镇域弘扬孝老爱亲、诚信守约的美德。推行“三包三联三闭环”矛盾处置工作机制,充分发挥镇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,镇村组三级分别包抓“红黄蓝”三类矛盾纠纷,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。近三年来,全镇未发生越级上访、群访及刑事案件。

从历史遗存中提炼精神符号,在守正创新中凝聚奋进力量。故郡镇以杨公祠为支点,将廉洁文化转化为乡村振兴的“软实力”,既让沉睡的历史“醒过来”,更让清廉之风“吹进去”。正如故郡镇党委书记刘宝林所言:“深耕杨武精神,用群众听得懂、看得见的方式传播廉洁文化理念,方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‘廉动力’。”


上一篇:没有文章

下一篇:岐山廉洁文化进基层

CopyRight 岐山县纪委 AllRights Reserved
投诉信箱:qsjjxf2009@163.com   举报信箱:qsjjxf2009@163.com   版权所有:岐山纪检监察网 
联系地址:宝鸡市岐山县凤鸣西路51号  电话:0917-8212143  备案号:陕ICP备19025492号-2